村网通总站 龙岭村 343811.nync.com 欢迎您!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北部山区的十八塘乡,因境内有十八口池塘呈梯形一字排开而得名。近年来,在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指引下,十八塘乡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不断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夯实脱贫攻坚基础。2018年,十八塘乡脱贫280户848人,全乡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5.6%降低至0.98%。更让乡里百姓欣喜的是,这里的脱贫攻坚不仅精准精细,更走出了一条“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高质量脱贫新路。
今年56岁的十八塘乡群丰村贫困户段德忠不仅是个“手艺人”,还有一点“工匠精神”。多年来,他与妻子陈和英之前一直在家务农,女儿出嫁之后,一直靠低保和种地维持生活,妻子又患骨质疏松慢性病,身体较差,家中生活较困难,于2015年识别为贫困户。当帮扶干部得知他本人有收藏奇石的爱好后,集思广益,从信用社办理自主发展产业贷款2万元,从网上采购打磨机、学习打磨技术,利用本村河里黄蜡石加工手链,发展旅游产品。因本村河中黄蜡石纯天然,晶莹剔透、色泽柔和,打磨出的手链深受大家喜爱,随处可见的黄蜡石被段德忠勤劳的双手转变成了值钱的“金疙瘩”。现在段德忠加工的手链每件可以卖到200元,为家中增加收入1万元。除了发展玉石加工产业,段德忠夫妻俩还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了3亩甜柚。如今,家中“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均已达标,段德忠也于2016年光荣脱贫。在江西南康,家具产业已达千亿规模,从业人口40多万人,人均月工资可达到3000多元,是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制造基地。十八塘乡紧紧牵住家具产业这个“牛鼻子”,5834名贫困人口中,有劳动力人口2560人,其中已就业2456人。据统计,在家具行业就业的有595人,占24%。据了解,十八塘乡通过“农业产业奖补+光伏发电+产业扶贫信贷通+农业产业基地链接+家具厂务工”五种模式链接贫困户,其中农业产业奖补1574户,光伏发电405户,产业扶贫信贷通910户,农业产业基地链接246余户,真正将产业扶贫的落地成效发挥到最大。
“产业扶贫”大力开展的同时,“就业扶贫”也找到了门路。十八塘乡贫困户钟福华原本长期在广东电子厂务工,公公婆婆一家因病致贫。为此,她辞去了在广东稳定的工作,回乡照顾老人,去年,正值扶贫车间创造电子厂专门招收贫困户务工,由于钟福华在广东从事过相关工作,钟福华顺利进厂稳定务工,月收入达2500元左右。去年以来,为突显高质量脱贫,十八塘乡用活用足各项扶贫政策,对扶贫车间落实了500元/人/月的岗位补贴和300元/人/月的场地、水电补贴,仅此一项措施,就在圩镇吸纳了65户贫困劳动力务工,贫困户收入稳定,企业补贴到位,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只有充分发挥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扶贫工作才能深入持久。十八塘乡的王红亮正是这样一个典型。见到王红亮时,他刚从外面卖菜回来,说起蔬菜基地的事情他都如数家珍,前段时间种了毛薯、姜都存放在地窖里了,现在天气冷只有玉米还在地里,今年种了40亩,一部分卖给赣州膳源有限公司,一部分到附近乡镇菜市场销售。“我用的是有机肥、土质更好,在菜市场都是供不应求,可以卖到3块钱一斤。”王红亮说。四年前王红亮还在南康帮别人卖家具,家里母亲年老体弱,儿子女儿都在读书,家中收入较少,住房为危旧土坯房,于2015年识别为贫困户。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后,2016年享受易地搬迁政策,解决了住房问题。王红亮心里很清楚,要实现脱贫致富,单凭一套亮堂的房子远远不够,还要有稳定增收的“一份事业”,在村精准扶贫工作队的鼓励下,王红亮于2015年12月返乡创业,在楼下村流转123亩土地创办赣州市南康区好菜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种植玉米、毛薯、姜、茄子、苦瓜),承包水塘养鱼。同时,他的蔬菜基地不仅让自己于2016年脱贫,还链接本村贫困户15人在基地就业,为贫困户每年增加收入1万余元。同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的还有刘建华夫妻俩。在十八塘乡,有一片绿油油的脐橙和柚子园,而这片田地,正是刘建华夫妻俩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刘建华家中6口人(妻子、3个女儿1个儿子均在读书),低保贫困户,2015年识别,2016年、2017年由帮扶工作队联系免费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培训,种植脐橙、柚子、板栗,通过2年的精心抚育和扩大规模,现在已经初见规模,果园总面积18亩,预计年增收3万元左右。同时,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刘建华夫妇还贷款2.8万用于发展光伏产业,并于2017年脱贫。
近年来,十八塘乡对标“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陆续开展了“启动管网延伸、保障饮水安全”、“抓实住房保障,保障住有所居”、“抓实教育扶贫,保障学有所助”、“抓实健康扶贫,保障病有所医”、“抓实产业就业,保障稳定收入”等工作。在9个村启动农村饮水安全管网延伸项目,受益贫困户858户,2018年发放秋季建档立卡学生资助1380人,同时,已实现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家庭小药箱发放率、七个村级卫生室建设等100%到位。目光看长远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同时,更是保障脱贫攻坚工作做深、做实、保长久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十八塘乡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共有1条高速公路、1条省道、1条县道、1条乡道、175条村组干道、110条水渠水圳、25座桥梁建设等项目,三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逾2亿元,基础设施欠账大现状得到扭转,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便利。同时,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截至2018年底,全乡共拆除破棚烂厕6354间12.4万余平米,拆除无人居住危旧土坯房2404栋28.9万余平米,粉刷土坯房714栋8.8万余平米,硬化公共排水沟71182米、新建公厕7座,实施新农村建设点30个。农户“六改”及村民小组公共活动场所“五改”全面启动,成立理事会80个,召开户主会205场,充分发动群众力量,合力提升村庄面貌。在此基础上,十八塘乡更把“人”的问题放在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的核心环节上。结合农村妇女“清洁家庭”评比工作,将“五净一规范”标准深入群众内心。在每个村民小组设立“清洁家庭”评比红黑榜,组级清洁家庭周周评,村级清洁家庭月月评,乡级清洁家庭季季评,目前已开展全乡“清洁家庭”评比1次,评选出乡级“清洁家庭” 64户,召开了“清洁家庭”表彰大会,为获得“清洁家庭”荣誉的农户发放了奖品,激励群众从自身做起,搞好家庭内外环境卫生。在十八塘乡,随着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以及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精准精细而又高质量的脱贫攻坚新路正越走越宽。(2月21日 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张雪)